“通”而“不同”,各美其美,——如何正确对待材料通稿(2023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文章内容

“通”而“不同”,各美其美,——如何正确对待材料通稿(2023年)

发表时间:2023-06-16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成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成为热潮。我从新华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中看到,中央宣讲团先后在重庆高校、宁夏、湖北高校、山东、广西、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而“不同”,各美其美,——如何正确对待材料通稿(2023年),供大家参考。

“通”而“不同”,各美其美,——如何正确对待材料通稿(2023年)

作者:成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成为热潮。我从新华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中看到,中央宣讲团先后在重庆高校、宁夏、湖北高校、山东、广西、教育系统、湖南、上海高校等开展了宣讲。非常难得的是,同样是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有所不同,每一场宣讲报告的角度、内容也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中央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是政治任务,不仅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还有统一的宣传口径、宣讲要求。在“严明”和“统一”的前提下,适应于对象化、分众化的要求,使全会精神宣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与公文写作“带着镣铐跳舞”的特点非常相似。我相信,全会精神的宣讲一定有通稿。宣讲团成员能够在遵循通稿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准备出“通”而“不同”的讲稿,这值得点赞,也为我们写材料的同志作出了示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准备材料通稿成了一种工作惯例,新闻报道有通稿,集中宣讲有通稿,调研访谈也有通稿。对通稿,我们要辩证地看,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有利也有弊。通稿的好处,主要是通过统一事实、统一立场、统一说法,避免出现主体事实或宣传口径、宣传导向上的偏差,同时也是主动服务的体现。通稿的弊端,一个在于养懒汉,至少有可能助长用户的惰性、依赖性;一个在于呈现方式单一,缺乏特色和针对性,传播力不强。如果通稿本身有局限、有缺陷甚至失真失实,就有可能会误导用户,导致以讹传讹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此,我们既不能简单排斥通稿,又不能一味依赖通稿。对涉事主体(比如新闻发布方、宣讲组织方、活动主办方或事件关联方等)提供的通稿,在经过必要的核验、保持自身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可以作为素材稿或参考资料使用;对权威机构提供的通稿,应当作为重要依据,但不应照搬照用,而要根据文稿用途,在保证应有内容不缺、重大问题口径统一的基础上,适应自身风格,考虑受众特点和关注点,对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和提取,对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个性化、针对性改造,把“千篇一律”的通稿用“千姿百态”的形式呈现出来,用受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共同语言”表达出来。 

前段时间,根据单位的统一安排,我到重庆、湖北两个省市的4所重点高校开展了定向选调生招录工作宣讲。按照“依于通稿但不陷入通稿”的原则,我一路走一路对宣讲稿进行加工和完善,到最后,宣讲稿的框架和大小标题都与通稿不一样了。这样做,尽管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从宣讲效果来说,肯定要比使用通稿好得多。 

我对通稿所作的加工,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框架改造和观点提炼,力求让听众记得住。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定向选调生招录工作的省份,经过10年的持续探索和不断总结,宣讲活动从组织形式到宣讲内容,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套路”。下面是通稿的提纲: 

开场白:说明来意,对宣讲高校表示感谢,对参加宣讲活动的师生表示欢迎。 

第一块介绍省情(“五个好”),加深了解。 

一是自然风光好; 

二是人文环境好; 

三是区位条件好; 

四是发展势头好; 

五是未来前景好。 

第二块:介绍定向选调生招录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工作特点带出主要做法和基本情况。 

一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二是健全培养锻炼机制,确保选调生健康成长; 

三是加大选拔使用力度,促使选调生脱颖而出。 

结尾:发出号召,欢迎同学们踊跃报考定向选调生。 

应该说,这个提纲还是比较好的,主题集中、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但仔细琢磨起来,我觉得按通稿这样讲,还有3点不足: 

一是针对性不够。关于省情的介绍,是“通用型”“普适型”的,不是为有志于报考选调生者量身定制的。特别是一上来就说“自然风光好”,这与选调生关系不大——选调生到我省是去工作、去锻炼的,不是去旅游、去观光的。 

二是点数偏多不好记。介绍省情的“五个好”,这是5个点;介绍定向选调生工作,又有3个点。介绍省情也好,介绍工作也好,都是“介绍”,能不能融为一体? 

三是引导性也不够。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研究生来说,报考选调生、走从政之路是人生一个重要选择,仅仅向他们发出号召是不够的,还应当给予必要的思想引导,让他们理性地作出选择,坚定信心和决心。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对通稿进行了改造。下面是“改造版”的宣讲提纲: 

开场白:拉近距离,说明来意;对宣讲高校表示感谢,对参加宣讲活动的师生表示欢迎。 

主体部分: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说的“GX是个好地方”作为话头,带出“六个好”,把介绍省情与介绍定向选调生招录工作串在一起、融为一体。 

第一,GX的从政环境好,风清气正,友好包容; 

第二,GX的自然生态好,既能安居,又能尽孝; 

第三,GX的资源条件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 

第四,GX的区位条件好,交通便捷,前景广阔; 

第五,GX的发展势头好,风生水起,大有可为; 

第六,GX的选调工作做得好,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是真重视; 

二是重培养; 

三是重使用。 

第二块:以2000年第7期《中华儿女》杂志刊登的对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从政体会的专访文章为话头,围绕总书记指出的从政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的两个问题(你要走的是什么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么?)、把握好的三条原则(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结合省情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号召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续写青春诗行、展现青春担当。 

改造后的宣讲稿,在介绍省情时以“从政环境好”打头,以“选调工作做得好”收尾,首尾呼应,更加切合有志于报考选调生的同学;一级标题不仅整体包装出“六个好”,还简要说明了好在哪里;介绍选调工作特点的3个二级标题,由通稿中的长句改为短句,念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简单易记。在后半部分,专门增加了一块思想引导性的内容,借用总书记当年的思考、切身的体会,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两个问题”“三条原则”也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内容提纯和补充,力求对学生更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参加宣讲的学生有不少是GX籍的,对省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一方面适当弱化知晓度比较高、网上容易查到的“大路货”信息,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与职业选择密切相关的新情况、新信息,以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比如,在“从政环境好”方面,我用数据说话,简要列举了选人用人好评率、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多民族家庭的统计数据;在“自然生态好”方面,我延伸到今年1—8月全省各地级市的商品房均价,带出“不少外地选调生到了GX工作,很快就买了房;父母退休之后,也跟着搬到GX养老”,以此说明“既能安居,又能尽孝”;在“发展势头好”方面,我补充了国务院新闻办新近发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方面的信息,这是运用了“第三方说话”的方法,比自己说自己好更有说服力。 

我还注意结合宣讲路上的所见所闻,即时增加刚刚获取的信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代入感和思想引导的针对性。比如,在宣讲的后半程,我专门增加了这样一个素材: 

前天,我从重庆飞来武汉,在飞机提供的休闲杂志上看到这么一个资料:今年第二季度,百度地图发布的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青年人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东莞、南宁、深圳、苏州、昆明、金华、中山、桂林、南昌、贵阳。…… 

三是信息和情感植入,力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改造后的宣讲提纲“开场白”部分,我用了“拉近距离”4个字来打头,实际上,这是贯穿宣讲稿全篇的。在这方面,我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运用了不少招数。比如,结合自身经历,我在宣讲稿中改造出这么一段话: 

人生处处有选择,就业选择是摆在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研究生面前的必答题。多年前,我曾在大学里担任就业指导老师,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择业不仅是找工作,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选择一个愿意为之付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职业。现在,作为GX人才工作部门的一名负责人,我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如果你想找一个能够干事创业、成家立业、安居乐业的好地方,GX就是;如果你想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业,定向选调到GX是一条好路子。 

又如,在武汉大学,参加宣讲会的学生特别多,我一开始就说: 

看到这么多同学来到宣讲会现场,我感到非常高兴。大家能来,要么说明对家乡有感情,这是GX生源的同学;要么说明对GX有兴趣,这是外地生源的同学。希望通过今天的宣讲,能把大家对GX的感情变成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报效家乡的行动,把对GX的兴趣变成毅然决然投身西部、建设边疆的决心。 

再如,在华中科技大学宣讲时,我增加了这么一段话: 

昨天下午,我第一次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其实,早在50多年前,还未出生的我就与这所知名高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60年代,我的母亲曾在华中工学院就读;70年代,我出生在协和医院。刚才,校领导会见时,给了我一个称号,叫做“华二代”。作为“华二代”,对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培养过我的母亲,又哺育过我的名校,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此外,我还注意结合宣讲高校的特点,结合校领导会见时介绍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植入。这样做,会让参加宣讲会的学生有更强的现场感、受尊重感,感到这个宣讲会、宣讲稿是专门为我们学校、为我们这样一个群体准备的,从而更愿意倾听,更容易接受。


推荐访问:通稿 如何正确 材料 “通”而“不同” 各美其美 ——如何正确对待材料通稿

猜你喜欢